9月22日,强台风“桦加沙”逼近,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紧急发布“五停”指令。为做好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救助工作,在市民政部门的统筹指挥下,市救助管理站(以下简称“救助站”)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,全体工作人员闻风而动、逆风而行,为流浪人员和临时遇困群众筑起一道安全、温暖的“避风港”。
无惧风雨,主动开展街面救助
收到台风即将来临的信息,救助站就加大了街面救助巡查力度。由站领导带队,联合全市各镇街公共服务办、志愿者组成多个巡查小分队,重点对桥梁涵洞、江边公园、废弃房屋窝棚等流浪人员可能聚集露宿的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,劝导流浪人员,告知他们强台风伴随大暴雨即将到来,可能引发水位暴涨,让他们进站避险,不愿意进站的,也要马上转移到安全之处。
但仍有部分流浪人员执意不愿离开。这些人始终牵动着救助人的心。24日上午,工作人员顶风冒雨来到石碣镇江滨公园,耐心劝导之前不愿入站的流浪人员入站避险,“强台风叠加风暴潮,很容易引发海水倒灌、河水暴涨,你就在江边很危险,跟我们回救助站吧,有吃的有住的,先避避这个台风再说。”一名憨厚的中年大叔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,“我们晓得了,如果风雨太大,我们会自己到避灾中心的。辛苦你们跑一趟啦~”还拿出了一张纸巾给工作人员擦擦脸上的雨水。看到他们实在不肯进站避险,工作人员给他们派发食品、饮用水以及救助引导卡,告知他们救助站和附近应急避灾中心的地址和联系方式,确保他们知晓求助途径,叮嘱他们务必注意安全,如遇险第一时间求助。
应救尽救,风雨夜里传递东莞温度
由于实施“五停”措施,临时求助和滞留在站人员大幅增加,救助站及时调派增加工作人员,对来站人员应救尽救,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料服务。
23日晚,孕妇李芳(化名)遇困自行来救助站求助,神情焦虑不已,自称男友失联,无依无靠,想求助购票返乡。然而“五停”之下交通暂停,工作人员劝导李芳先入站暂住几天,但她表示不适应救助站集体宿舍的居住环境,不愿意进站。救助站工作人员轮番上阵,劝导她进站保障安全:“外面狂风暴雨的,外出太危险了!为了自己,也为了宝宝,先住下来吧!待交通恢复后,我们第一时间为你购票返乡。”在众人反复劝说下,李芳答应入站暂住。针对她的实际情况,工作人员安排她单独入住条件较好的母婴室,并让驻站医生为其检查身体。24日,值班干部和社工来母婴室关心李芳的情况。她满心感动,说起了自己与家人产生的矛盾,她哽咽道:“谢谢你们收留我,不然我真的无家可归了,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……”社工及时进行心理安抚,平稳其情绪,并尝试帮她联系家属,化解她与家人的矛盾。
24日凌晨5时,工作人员在临时救助区巡查时发现一名受助人员农大林(化名)倒在床下,四肢抽搐,工作人员当即采取紧急保护措施,并紧急呼叫驻站医生到场处置。经医生检查,农大林口齿不清无法言语,血压升高,意识不清,疑似癫痫发作。医生和工作人员当即安排送市中医院治疗。经治疗农大林病情已稳定,意识清醒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:谢谢党和政府,谢谢你们......。
此次防台风工作中,救助站积极与公安、城管、镇街公共服务办等部门协同联动,一旦发现需要紧急救助的群众,各部门快速响应、协同处置,接续做好救助服务。特别是对流浪未成年人、老年人、妇女、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,开启动“绿色通道”。9月22日到24日,救助站共接收入站由公安部门、公共服务办、志愿者团体护送来站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17人,接待自行来站求助人员56人。此外,救助站联合各部门到街面开展巡查8次,出动22人次,救助街面流浪人员60人,派发泡面饼干、饮用水等救助食物60余份,劝导流浪人员入站避险9人,送医院救治9人。